服務機器人是海爾智慧家庭戰略的自然延伸
作為連續9年穩坐全球白電頭把交椅的王者,海爾為何會高調進入服務機器人市場?分析認為,原因主要有兩點:
一是服務機器人市場空間巨大,但供需不匹配。2016年國家發布《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正式將機器人產業上升為國家戰略,機器人產業進入技術和市場的快速發展期。從全球看,2013-2020年全球服務機器人市場規模年復合增長率為17.4%,2018年將達532.98億美元。
但在服務機器人領域,除了掃地機、無人機等極少數單一功能型服務機器人產品能夠實現規;慨a外,在很多其他細分領域仍存在服務機器人產品的創新和用戶痛點需求間不匹配的問題。單一功能型服務機器人在適用人群、執行任務復雜性、產品通用性及環境適應性與人們的想象差距甚遠。盡管中國已占有全球機器人產業三分之一的市場,但機器人普及率仍較低,缺少一個“領頭羊”的角色。在這種情況下,海爾與軟銀機器人的合作,勢必將引發行業示范和生態帶動效應,加速服務機器人行業的快速發展。
軟銀機器人正在通過技術創新成為人形機器人領域的領導者,其研發的機器人Pepper和NAO,已在全球70多個國家使用,提供與零售、金融、醫療保健、旅行和服務業相關的創新服務。而作為物聯網時代的引領者,海爾在智慧家庭方面取得了領先探索,不僅將以成套定制的方式走進千家萬戶,同時也以差異化的智能趨勢與行業進行了區隔。
海爾與軟銀機器人的強強聯合,可將雙方的優勢資源嫁接到服務機器人行業,推動行業發展。據悉,雙方將聯合開發基于海爾順逛平臺和U+平臺的面向智能零售和智慧家庭的成套解決方案,不斷開拓智能零售和智慧家庭領域的服務機器人市場。
二是與海爾智慧家庭戰略完美契合,滿足用戶全場景需求。冰箱、洗衣機、空調、熱水器是海爾具象化的產品,但海爾并不是一個單純的產品型公司,而是一個能夠為全球家庭提供全場景定制化智慧成套方案的平臺型服務商。讓智慧家庭真正落地千家萬戶是海爾的戰略目標,海爾的產品、技術、方案都是圍繞這一目標而展開。因此,只要有助于智慧家庭體驗的升級,哪怕是跨界的領域,海爾的戰略布局都有可能延伸過去,服務機器人正是這樣的領域。
此次,海爾基于對中國千萬智慧家庭用戶需求和服務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律的深度理解,將分別從服務機器人的交互性、操作性及移動性三個領域進行布局,讓其融入到智慧家庭生態,能夠提供全場景的智慧體驗。海爾布局服務機器人領域可以為用戶定制美好生活,為用戶提供一站式全場景生態解決方案,讓用戶享受便捷、健康、安全、舒適的生活體驗。
與此同時,選擇布局服務機器人領域,不僅可以進一步豐富海爾智慧家庭的生態,帶來不同物理空間以及靜態場景的聯接,同時又可以進一步提升人機交互的體驗,進而為用戶提供更為便捷、健康、安全、舒適的生活體驗。一方面,服務機器人可以成為智慧家庭的物理交互平臺,成為智慧家庭場景的自然延展和有效補充;另一方面,可以移動的海爾服務機器人豐富了用戶的智慧家庭使用場景。
比如,在智慧浴室內,Pepper聯動熱水器提前準備好熱水,當你把臟衣服丟進洗衣機它還能幫助識別衣物分類洗滌;在智慧客廳,Pepper幫你檢測家中溫度、濕度、空氣質量;在智慧臥室,Pepper自由控制燈光,并根據家里的空氣情況開啟空調;在智慧廚房,Pepper可以“指揮”烤箱、吸油煙機等,為你帶來一頓豐盛的晚餐……服務機器人是海爾一站式智慧成套解決方案的有效補充,通過全場景定制化智慧成套方案,破解行業難互通、不主動、未成套、服務碎片的4大難題。海爾智慧家庭的產品服務生態由此也因此更趨完善。
智慧家庭將借服務機器人建立高維競爭優勢
注意到,海爾在服務機器人戰略發布會上提出了一個目標:5年內使海爾服務機器人發展成為獨立產業,成為行業的標桿。那么,面對中國數百億元、全球數千億元的龐大市場,海爾有什么支撐,又會用什么方法來撬動?
首先,發揮高維競爭優勢。科幻小說《三體》里有個著名的“降維打擊”理論,描述的是一種水平、思維不在同一層次的戰斗。海爾服務機器人就具備高維優勢,在競爭中具備“降維打擊”的能力。
目前市場上的服務類機器人,家庭端以掃地機器人、教育機器人為主,功能非常單一,受眾也相對狹窄。海爾服務機器人則完全不同,其從交互性、操作性及移動性三個領域進行布局,讓其融入衣食住行各個產業,能提供全場景的智慧體驗。
此外,借助海爾30000+門店、線上順逛體驗中心,以及成套服務系統,服務機器人可以整合海爾智慧家庭已經形成的生態體系及差異化能力,通過“人單合一”模式支撐下的3大平臺加速行業標桿的打造。比如,海爾服務機器人的背后有三大平臺的支撐:U+智慧家庭行業人工智能第一平臺,實時、處理各類數據,為服務機器人賦予智能決策的能力;順逛物聯網第一社群交互平臺,為服務機器人賦予全方位服務市場的滲透能力,并以智能成套平臺,為服務機器人賦予更多場景融入的能力;而COSMOPlat工業物聯網第一平臺,則為服務機器人產品落地提供了支撐。
因此可以說,海爾服務機器人是一個體系,而其他產品都是智能單品,用體系和單品競爭,便形成了“降維打擊”效果,后者自然沒有勝算。
其次,向B端商業市場及各行各業拓展。按照使用場景劃分,服務機器人大致可以分為專用、家庭、商用三大類。海爾服務機器人除了可以完美融入一站式智慧家庭成套解決方案之外,在銀行、餐廳、賣場等各行各業也有很大的施展空間。
例如,作為顧客貼心的“講解員”,它既可以耐心的向顧客介紹冰箱、空調等產品的信息,也可以通過聯動海爾的U+系統,給顧客演示各種家電的運行狀態和模式,它還可以收集顧客反饋、進行產品調研,并幫助經營者統計門店的銷售狀況、反饋客戶需求等等……
具備體系化的高維競爭能力,并能實現與生活場景、商業場景的深度融合,海爾服務機器人在5年內形成獨立產業、領跑國內市場的目標很務實。
海爾進軍服務機器人領域給行業帶來新玩法
對于服務機器人行業來說,隨著海爾的進入,既帶來了市場的擴容、結構的調整,又意味著玩法的改變。海爾發布全球首個全場景服務機器人戰略,將帶來三大影響:
從市場看,結構調整必然發生。數據顯示,2017年超過200億元的服務機器人市場,家庭服務機器人占比僅有4%,且以家政類的掃地機器人為主?梢灶A見,作為白電第一巨頭,海爾高調“入局”服務機器人領域,勢必將引發行業示范和生態帶動作用,將使服務機器人市場整體規模在加速擴容的同時,家庭服務機器人的占比有望提升。
從產業看,智慧家庭會加速落地。長久以來,智慧家庭概念火熱,但落地困難。海爾智慧家庭解決方案搬掉了行業“難互通、不主動、未成套、服務碎片”的四座大山,讓智慧家庭的全面普及不再有障礙。海爾服務機器人作為海爾智慧家庭整體解決方案的有機組成部分,將極大豐富用戶的使用場景,勢必會加快智慧家庭的全球落地。
另外,不少品牌雖然也在布局機器人產業,但基本都是圍繞制造端的工業機器人領域展開,用戶很難直接感知。海爾服務機器人就陪伴在用戶身邊,對用戶而言具備更高的品牌感知度和品牌溫度,智慧家庭也因此更加具象化。
從模式看,生態競爭將替代產品競爭。當前大多數家電企業仍處于產品公司階段,產品布局缺乏聯動性和擴展性,鮮有前瞻性的跨界布局,更缺乏生態思維。海爾進軍服務機器人領域,不僅增強了海爾服務機器人本身的競爭力,也為海爾智慧家庭第一平臺品牌的落地增添了重要砝碼。這樣雙贏的結果正是源于海爾構筑的生態體系能力,將對機器人領域的發展產生重要的集群作用。
除了海爾自身在服務機器人領域的探索,在發布會上,由其發起的“智AI聯盟”也宣告成立。在 “開放合作 共贏生態”的理念之下,借助線下全球10大研發中心以及線上HOPE平臺,海爾開放資源與行業、產業鏈條上的各方資源及環節協同發展,讓用戶參與到體驗的全流程,共同推動服務機器人行業的加速發展。未來,生態競爭將代替單一的產品競爭,缺乏體系思維和能力的企業,將無法獲得競爭優勢。
戰略延伸、降維攻擊、生態為王……在服務機器人完美融入后,海爾在智慧家庭領域已構筑極高的競爭壁壘,這條看似寬闊的賽道,海爾已成絕對的領跑者。